本书于一九二四年刊行,作者时希圣(其另一著作《家庭新食谱》收录在本文库并以发行),言明按李公耳《家庭食谱》(收录在本文库并已发行)的体例编写,亦分为点心、荤菜、素菜、盐货、糟货、酱货、燻货、糖货、酒、果等十章。
读者宜以本书与李著并读,可知清末至民初流行食制的演变。[……]
民国·陈寿凡:不用药食物疗病法
本书共分五十七章,内容条理分明,理论与实用并重。顾名思义,介绍用食物而不用药物来治疗疾病的知识和方法。先说明营养与食欲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次按米、麦、肉、鱼、菜、果等食材分类解说;再依肺、脑、胃、心、肾等不同病型介绍食饵;读者可按图索骥,为病患者设计合适的食谱餐单。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遍及亚、欧、非等诸国,极之广远。其中包括种植、选料、刀工、烹煮技法、调味、火候、器具、品尝、礼仪、风俗等,又有与中医、养生结合,「药膳同功」的「食疗」,更有与佛教、修行结合的「茶禅一味」的「茶禅」(茶道)。饮食文化,由日常生活所需,进成技艺,再进升[……]
民国·李克明:食谱秘典
本书作者序言有云:「烹调试味,尤重卫生;以经济为前题,以实惠为主旨。」
正文以烹调法分类,炒法、蒸法、燻煨部、炸烤部、煮部、酱部、糟部、糖部、酒部、醃部、西菜部等十一章。读者可以集中改进个别烹调法的技巧。
书中所介绍,都是作者入厨多年的秘诀心得,家厨与酒楼菜业都适用。[……]
民国·李公耳:家庭食谱
本书正文分为点心、荤菜、素菜、盐货、糟货、酱货、燻货、糖货、酒、果等十章。每种食制,除简介「材料」、「器具」、「制法」以外,间有加「注意」一项,以免读者依法制作时有误。
本书在民国初年出版(约在一九一六年),书中介绍当为清代末年流行的食制,读者从中可以得见近代中国菜谱的演变。[……]
民国·张恩廷:饮食与健康
本书分共二十二章,从现代食品化学及西方营养学角度,介绍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行文力求浅简」,「使成为家庭的读物」。内容以前沪江大学化学教授鲍登博士的讲课纪录及著作为蓝本,并参考当时国内多种卫生与食品等书籍。
书中序言谓:「近代文明,不断地在剥夺我们健康的增进;如车马的繁盛,减少了我们不少的运动机会;食品的精制,剥削了我们很多的切需养分;所以我们抵抗病菌的能力,日趋薄弱,随时有发生疾病的可能。」本书重点介绍「不健康的身体,应吃些什么能使健康?」和「食品成分与身体的关系」,是其另一特色。[……]
民国·方笛舫:五百种食品烹制法
《五百种食物烹制法》全书共分七编。第一编总论,简介饮食应具之常识,余六编分论,详述粥饭、荤菜、汤类、蔬菜、面食、点心等六大类共五百种食物的烹制法。
作者认为饮食是家政重点,若全部交由佣人负责,又或凡遇请客都外出上馆子用餐以示阔绰,都有失家庭幸福之意义。所谓「民以食为天」,食物是维持生命必需品,一如空气与水,选取食材,必须考虑家中各人体质寒热、胃脏强弱、年龄老少,总以易于消化、富于营养、适合口味为宜。本书内容一重实用,二重经济,材料丰富,对于二十一世纪主持家政之读者有极高参考价值。[……]
民国·朱仁康:家庭食物疗病法
《家庭食物疗病法》,一九三七年初版。
作者朱仁康(一九○八至二○○○),江苏无锡人,行医逾七十年,精于疮疡及皮肤外科。本书为作者早期作品,当时正在上海行医。
本书〈绪论〉指出:「天地间造物,无微不至。念及家用食物綦伙,其能赖以疗疾者尽多,一菜一果,俯拾即是,收效既宏,且均甘美适口,老幼咸喜。甚至一皮一蒂,人所抛弃,废物利用,功伟屡著,更不费分文。嘉惠贫病,食物疗病之意义,诚大矣哉。」是为本书之作意。
正文分为十二章,涵盖果品、茶点、蔬品、菜豆、瓜芋、米麦、肉类、禽兽、鱼类、水产、海产、补品等。每种食物,除了介绍产地、形状、功能和主治之外,还详细说明宜忌,简明易读。各种常见病证,可[……]
民国·方文渊/张秀蓉:汤与饮料
本书两位作者任职于上海营养指导所,于汤与饮料的烹调经验丰富,第一作者更曾留学美国。书中所介绍的汤与饮料,都曾在上海中美医院试验检定。作者特别强调儿童宜饮用清淡而香味较少的汤类,非常切合现今社会现况。
本书有〈食品的消毒与处理〉一节亦甚有参考价值。正文分为〈清汤〉、〈奶汤〉、〈浓汤〉、〈冷汤〉、〈饮料〉。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遍及亚、欧、非等诸国,极之广远。其中包括种植、选料、刀工、烹煮技法、调味、火候、器具、品尝、礼仪、风俗等,又有与中医、养生结合,「药膳同功」的「食疗」,更有与佛教、修行结合的「茶禅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