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連根:金庸的江湖師友-明教精英篇

¥148.00

描述

● 金庸的「海寧小老鄉」蔣連根,運用社會科學的「深度訪談」(In-depth Interview)和「滾雪球抽樣調查」(snow ball sampling method),將幾十年所獲的紮實資料厚積薄發,深入瞭解金庸的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真實人生。

● 金庸由創作《神鵰俠侶》開始,一邊寫小說、一邊辦《明報》,歷時三十多年。有《明報》資深員工以《倚天屠龍記》的「明教」比喻《明報》之英材濟濟。

● 「明教精英」計有:《明報》另一個老闆──老同學沈寶新。

● 《明報》首任總編輯潘粵生;舞劍的「項莊」董千里;「五日校對」超擢編輯的鬼才王世瑜,《信報》創辦人、號稱「健筆」的林山木(林行止)。

● 金庸以外的第一位《明報月刊》總編胡菊人,另一位《明報月刊》總編、散文名家董橋,常被視為金庸「助手」的又一位《明報月刊》總編潘耀明。

● 旗下著名作家:敢愛敢恨的才女作家亦舒(倪匡之妹);電影業後輩、美食作家蔡瀾;金庸譽為「雜家」的著名專欄作家、跨媒體工作者陶傑。

簡介

辦報可以說是金庸的正職,寫武俠小說反而是副業。金庸領導的《明報》對香港,以至整個中國都有深遠的影響力,由上世紀五十年代到金庸退休的九十年代,他在自己的周圍凝聚了一大批報業精英,常有人以《倚天屠龍記》的明教比擬,於是有《明教精英篇》。

一九四八年四月,《大公報》香港版復刊,金庸被派往香港。才到香港,金庸時時有一種「溫暖人情」的感覺:「初到香港,最鮮明的感覺是天氣炎熱,以及一句也不懂的廣東話,想不到在這陌生的城市一住就凡達五十年,大半個人生都在這裡度過。我在香港結婚、生兒育女、撰寫小說、創辦報紙,家庭和事業都是在香港建立的。在《明報》的朋友就更加多了……」、
相繼與金庸合作過的《明報》同仁中有老同學沈寶新,和潘粵生同畫文人辦報時代的同心圓,歷任總編輯中還有王世瑜、董橋、胡菊人、潘耀明……個個堪稱香港新聞出版業的大將。後來創辦「香港財經風向標」《信報》的林行止曾在《明報》資料室做資料員,受金庸賞識。長期以來,《明報》副刊的作者大多是金庸的朋友,如董千里、董橋、亦舒、蔡瀾、陶傑等。陶傑是金庸的忘年交,邀請他在《明報》當副總編輯,兼寫專欄……
《明報》有什麼魔法使得這樣精英輩出呢?
金庸自己作了回答,他說:「人和人之間的同舟共濟、榮辱與共在極端的環境和落難時刻變得分外重要。人生總是漂浮不定的,我們為什麼能夠穩住呢?好像船上有一個錨,我們有最傳統的信條,就是很簡單的,孝順父母、守時、對朋友好。」

作者簡介

蔣連根,一九五五年生,金庸喚他「我的海寧小老鄉」(陪同楊振寧在鹽官觀潮,接受採訪時說的)。筆名耕夫、戀耕、鳴雁等,畢業於金庸任院長的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不過是遠程教育的,因而跟他的兒子是同學。
早年入伍學習新聞採寫,退役後便做了金庸的同行,以新聞記者為職業,是中國資深新聞工作者榮譽證章(中國記協頒發)獲得者。曾擔任金庸學術研究會理事,徐志摩研究會理事。善寫人物傳記,已出版的有《名人家園》、《金庸和他的家人們》、《金庸和他的師友們》等書。退休後居杭州西湖,常與金庸書院為伴。
「未必出類拔萃,但一定與眾不同。」這是他的一生追求。

目錄

目錄
總序
前言
比賽贏球,你做前鋒我當後衛——同學沈寶新
《司馬卓傳奇》作者「郁秋」——首任《明報》總編輯潘粵生
揮劍而舞,始終是一介書生——老報人董千里
紅過臉,兄弟還是兄弟——「明月」主編胡菊人
五天校對升編輯的「神仙阿樂」——「報壇鬼才」王世瑜
香江健筆師出「明」門——著名報人林山木
依戀舊時月色——自稱「明月戀人」的董橋
明報最年輕的「秀才」——消息發佈人潘耀明
記得金庸窗前那一盞孤燈——香港女作家亦舒
他為鏞記做了「射鵰英雄宴」——美食家蔡瀾
傳媒人要他這樣的雜家——專欄作家陶傑

其他信息

重量 0.5 kg
裝訂

平裝

出版時間

2020

作者

蔣連根

ISBN

9789888583355

頁數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