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中

创古仁波切:转心四思维

¥56.00

有货

分类: 标签:

描述

当今藏传佛教大禅师创古仁波切,给大家心灵的第一堂课。

世界上每个人都在寻求快乐,但快乐在哪里?
你的心灵导航系统是否已经对着快乐精准定位了?
创古仁波切告诉你,如何转动心念导航器,航向真正的快乐!

佛陀说:达到真正及持久的快乐方法,并不是汲汲营营地往外追求, 而是要如理如法地依循正道,并借由禅修不断地审视自心。

这是一本堪千.创古仁波切教导所有的人如何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书,其关键就是开始学习透过四种思惟来观修转化自己的心。

「转心四思惟」,又称四正观或回心四法,既是开启快乐的源头,也是佛教三乘共修的四种基础法门,其精要的概念如下:

1. 人身难得
我们的身体因为两种理由而被称为「珍宝」:一是我们拥有所谓的「八有暇」,二是「十圆满」。八有暇即八种自由,而十圆满就是使八有暇发挥最大作用的一切必要的顺缘。这种人身非常地罕有、非常地珍贵。

2. 死亡无常
「无常」是生命本具的特性;我们的生命随时都会改变、随时都会毁坏。我们应该善用无常的观修方法,深入观察周围的一切如何改变,并觉知死亡的确定性。再借由修持的力量,克服伴随无常而来的任何困难。

3. 业报因果
业力是组成「因果关系」的元素,也就是个人过去、现在或未来的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集合,会主导现在及未来的经历。了解业力时,我们就会明白如何创造快乐的因缘条件(广积善行),及灭除痛苦的因缘条件(避免恶行)。

4. 轮回过患
轮回是苦的法教指出轮回六道本具的各种痛苦,帮助我们产生出离轮回的决心。轮回是苦的法教同时也指出脱离六道的基本方法:审察自心、离弃十不善业和奉行十善业。这样的修持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超越一切痛苦的恒常之乐。

创古仁波切说:每一位众生都有自己的问题及烦恼。有时候,我们或许会想说:「啊!我知道那里出差错了。这是我特有的痛苦,这是我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知道,这些问题是一切众生都具有的。生于轮回的每一位众生都有痛苦,因为痛苦是轮回本具的特质。

所以,如果想要超越痛苦,我们必须做很多的准备功夫。这些准备功夫也就是进入佛陀的法教之门「四共加行」。「共」含有「寻常」或「一般」、「平凡」的意思;「加行」意指趣入佛法的预备法,包括思惟人身难得、死亡无常、业报因果、轮回过患。创古仁波切说:「它们是每个人都看得见并能了解的一般法,是平凡人都能证见的观念。只要仔细地加以思考,任何人都能了解无常、业力或轮回之苦。我们绝对不能只着眼于短期的无苦之需,也不能只期求稍稍的改善。我们必须依止佛法,彻底斩断苦因、广植善因,而寻求长期的无苦之乐。」

创古仁波切透过生活中实际的范例引导读者进入每一个课题的禅修,彻底思惟转心的四个法门,使我们的心真正地离开烦恼,并能够看清现实,航向真正的快乐。所以,如果你想知道如何避免痛苦,就不要再四下去寻找世俗的偏方,而要在佛法之中寻求究竟的解脱,带领你超越痛苦,永离痛苦。

本书特色

当西藏于第八世纪初成为一个佛教国家时,来自印度的大修行者及学者们正面临一个考验:如何将佛法传授给西藏主要的人口群——一群目不识丁的牧者及农夫。阿底峡尊者于第十一世纪时将修行的四种基础法门「四共加行」由印度带至西藏。这四种基础法门和所谓的「转心四思惟」完全一样。伟大的禅师暨学者冈波巴自噶当派得受转心四思惟的法教之后,并详尽地加以阐述以帮助数以千计的西藏弟子了解「为什么必须开始修持佛法」。由于这四种思惟是修行的基本原因,它们因而被称为「修持佛法的四种共同基础」即「四共加行」。这四种基础或加行法门是佛教所有传承及教派都必须修持的法门,而「四不共加行」则是金刚乘佛教特别修持的法门。

第一项基础或思惟是了解到生而为人,而不是其它动物是多么地重要,生而为人有伴随人身而至的义务或责任。第二项思惟是了解我们生命当中什么是恒常和珍贵的事物,什么是瞬间即逝的东西,要使生命更具意义,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无常」的观念。第三种思惟是了解业报因果的定律,这极为重要。因为,如果我们不了解业报因果,我们就没有任何行善、助人或禅修的理由,我们就可以为所欲为了。第四项思惟是了解轮回痛苦的本质,若我们不认为在轮回中的生活及对世界观点有什么不好或不对的话,我们就无法步入法道并得到修持佛法的成果。

我们非常幸运,这些法教能由冈波巴大师持续不断地传承给尊贵的创古仁波切。在三岁时,仁波切被认证为第八世创古祖古仁波切的转世;五岁时,他以住持的身分驻锡于历代创古仁波切在西藏的祖寺——创古寺,并开始研习及记诵极为复杂的佛教典籍。此外,他也为了自身的开悟而实修佛法。创古仁波切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他一生致力于教导他人开悟的法门。为了利生,他的脚印遍布二十多个国家,为西方及远东地区的弟子们开示佛法的精义,并给予实修的指导。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堪千.创古仁波切 Khenchen Thrangu Rinpoche

是噶举传承的大师之一,学养与实证兼具,备受藏传佛教四大教派的推崇。当今的第九世创古仁波切诞生于1933年,4岁时,被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及第十一世泰锡度仁波切所认证。

7岁至16岁这段期间,仁波切专注于传统的藏文教育,学习文法、诗歌、星象等科目,记诵经典,并修学各种法会仪轨。之后,他追随各派学者及大师,深入研学佛教哲理、逻辑、辩论,精通经续论典,并致力实修及禅定闭关。

22岁时,仁波切由第十六世大宝法王授予比丘戒。33岁时,仁波切顺利通过藏传佛教各派共学之五部大论及噶举传承专研之论典的辩经口试,由尊胜的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授予藏传佛教最高的格西学位,正式认定为藏传佛教四大传承(宁玛、格鲁、噶举及萨迦)的合格导师。之后,大宝法王尊奉他为「三藏总持师」,任命他为那澜陀佛学院院长及隆德寺住持,并指派他担任噶玛噶举四大法子的导师。目前,仁波切是第十七世大宝法王的总经教师。

堪千.创古仁波切的藏、中、英著作甚多,弘法足迹遍及欧、美及亚洲各地,利益各地佛弟子,不分显密,有教无类。

译者简介

帕滇卓玛

.美国堪萨斯大学人类学博士。
.曾任彰化基督教医院营养师、辅仁大学食品营养系兼任讲师暨协同研究计画主持人。
.任职美国堪萨斯大学人类学系及东亚研究中心近十年,从事应用人类学之教学、比较医疗系统与饮食文化之研究、跨文化管理研究计画之发展与管理。
.1994年正式皈依三宝后,潜心修学佛法,为多位仁波切口译灌顶及开示,并从事英文佛教著作之中译工作。

 目录

再版序
前言

第一章 珍贵人身
一、将心转向佛法
.第一项禅修,思惟人身难得
.三宝功德
二、了解暇满人身
1.​远离八无暇 .远离八无暇
2.​远离十六逆缘
.远离八逆境
.远离八心障
摘要一
3.​具足十圆满
.自圆满
.他圆满
.三大劫千佛
.三转法轮
摘要二

第二章 死亡无常
一、​了解生命的本质
二、​无常的观修
.第二项禅修,思惟死亡无常
摘要

第三章 业报因果
一、​了解行为的因果关系
.什么是业力?
二、​十恶业
1.​身恶业
2.​语恶业
3.​意恶业
.人的恶业有哪些?
三、​十善业
.如何修持十种善业呢?
摘要

第四章 轮回过患
一、​下三道
1.​地狱道
2.​饿鬼道
3.​畜生道
二、​上三道
.什么是和合物定律?
1.​天道
2.​阿修罗道
3.​人道
.轮回六道的痛苦
摘要

结语
.转心四法

一般来说,能得到暇满人身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因为依靠这个人身,我们可以利益自己,也能成就广大的利他事业。然而,这一切还需要依靠正法——未进入佛门的人需要先进入;已经进入佛门的人需要忆持正法,付诸实修。

这不是迷信或人云亦云的说法,因为暇满人身与自己的一生息息相关,并具有特殊的意义。唯有透过「转心四思惟」的方便法,我们才能够清楚认知这一点。一旦清楚明白,就会想要精进地修持佛法,最后得到好的成果。

因此,一本开示「转心四思惟」的书非常重要,此书得以再版,余衷心感谢。

其他信息

重量 0.3 kg
装订

平装

出版时间

2016

作者

创古仁波切

ISBN

9789626440889

页数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