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连根:金庸的江湖师友-金学群豪篇

¥148.00

描述

● 金庸的「海宁小老乡」蒋连根,运用社会科学的「深度访谈」(In-depth Interview)和「滚雪球抽样调查」(snow ball sampling method),将几十年所获的扎实资料厚积薄发,深入了解金庸的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真实人生。

● 清代伟大小说《红楼梦》产生出「红学」,此后唯有金庸武侠小说才有「金学」,虽则金庸本人宁愿只要「金庸小说研究」。然而「金庸学」之鼎盛,为二十世纪下半叶「一家研究」中罕见!

本书介绍:揭开了「金学」序幕、曾「代笔」《天龙八部》的倪匡;最早看出并品评金庸作品「天下第一」的旅美文学批评大家陈世骧;将金庸小说引入台湾、推动第一波金庸研究的沈登恩。

● 香港有曾任金庸秘书、拒绝为金庸立传的杨兴安;专挑金庸作品「骨头」潘国森。

● 中国内地有大陆「金学」第一家陈墨;「精神侠客」浙江大学教授徐岱;「北大醉侠」孔庆东;为金庸小说描绘人物谱的曹正文。

● 自称「风清扬」的企业巨人马云。

在沈登恩游说下,台湾率先「解禁」引进金庸小说,紧接着金庸 小说大规模进入内地,于是,海峡两岸四地立刻掀起全民看武侠小说的狂潮。凡有井水饮处皆读金庸,即使平时再不怎么读书的人,金庸的作品总会看过几套。
金庸小说自诞生之日起,华人文化圈即着手进行研究,时至今日已半个多世纪了,研究可谓硕果累累:由民间而至学界,由大众读者而走向学术讲坛。
当年的「金庸学」大家中,不乏有倪匡、陈世骧、刘再复、严家炎、冯其庸那样的学者,于是,中国文坛涌现了一批因爱好金庸而研究金庸的专家。今天他们仍是金庸小说研究的主力军。无论是倪匡、陈世骧,抑或陈墨、徐岱,还是杨兴安、潘国森,不约而同地认为,金庸小说不仅继承了武侠传统,汲取中国历史文化营养,还借鉴了西方文学经典、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才成就了一座武侠高峰。
金庸七十九岁时说:「学问不够是我的最大缺陷」。一个持有亿万资财的传媒大亨,一个拥有几亿读者的小说作者,一个因为自己的小说而走上学术岗位的学者,能在高龄时历数自己的缺陷,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其实,一个人自称学问不够本来是很平常的事儿,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严格说来没有谁的学问是够的。
因为他不够,所以他十分敬重文化大家,从他们身上散发的独特魅力,始终吸引着金庸,于是他徜徉在文化群豪中间,留恋不已不忍离去。
凡是江湖儿女无人不读金庸,但是,只有对小说中的一言一景、一招一式如数家珍者,才堪称金学专家。

作者简介

蒋连根,一九五五年生,金庸唤他「我的海宁小老乡」(陪同杨振宁在盐官观潮,接受采访时说的)。笔名耕夫、恋耕、鸣雁等,毕业于金庸任院长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不过是远程教育的,因而跟他的儿子是同学。
早年入伍学习新闻采写,退役后便做了金庸的同行,以新闻记者为职业,是中国资深新闻工作者荣誉证章(中国记协颁发)获得者。曾担任金庸学术研究会理事,徐志摩研究会理事。善写人物传记,已出版的有《名人家园》、《金庸和他的家人们》、《金庸和他的师友们》等书。退休后居杭州西湖,常与金庸书院为伴。
「未必出类拔萃,但一定与众不同。」这是他的一生追求。

目录

金学群豪篇
他揭开了「金学」序幕——「代笔」倪匡
最早看出金庸作品「天下第一」——美籍华裔学者陈世骧
为金庸小说「解禁」而游说——台湾出版界「小巨人」沈登恩
「金庸今年才五十岁」——大陆「金学」第一家陈墨
他是为金庸立传的最佳人选——前任秘书杨兴安
专挑金庸作品「骨头」的部落——香港作家潘国森
读书写书如令狐冲之侠风——「精神侠客」徐岱
在百家讲坛上说金庸——「北大醉侠」孔庆东
他为金庸小说描绘人物谱——记者作家曹正文
金庸送他别号「马天行」——自称「风清扬」的马云

其他信息

重量 0.5 kg
作者

蒋连根

ISBN

9789888583362

页数

211

出版时间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