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中

潘國森:金庸命格淺析──斗數子平合參初探

¥98.00

金庸學、紫微斗數、八字命理(子平): 三者結合;
通過金庸八字名命盤分折走入金庸的內心世界;
中國曆法及子平命理的入面初階
紫微斗數的高階教程
首次公開紫微斗數命運圖譜的部份法門。

描述

金庸學、紫微斗數、八字命理(子平): 三者結合;
通過金庸八字名命盤分折走入金庸的內心世界;
中國曆法及子平命理的入面初階
紫微斗數的高階教程
首次公開紫微斗數命運圖譜的部份法門。

簡介

☆金庸小說重建當代人對傳統中國文化的信仰,作者借用他的時辰八字
教育大眾,推倒時下流傳甚廣、說﹁每年有四個生肖的人犯太歲﹂之謬
論!
☆金庸生前身後,多有﹁生張熟魏﹂批評金庸對錢財的態度,他真的一
如某些人的指責算是孤寒、刻薄、吝嗇嗎?作者以中國傳統命理為故友
解釋一二。金庸的八字是很純粹的正財格,而且他不單止是個作家,還
是個商家呀!
☆八字身弱,竟然可以富貴雙全,名重寰宇,何解?
☆八字犯﹁無禮之刑﹂,反映在人生那些方面?
☆斗數與子平,那一個可以更快看得出他能娶美貌幼妻?
☆斗數格局為﹁紫府同宮﹂正格,何以只得大富而未能大貴?
☆原來金庸與中國未代皇帝溥儀都是﹁紫府同宮﹂,而且每個大運天干
都相同,因何命運相差如此之遠?
☆為甚麼金庸一方面名重九州,另一方面又擺脫不連綿謗譽?
如上種種或許可以從他的八字:甲子、丁卯、戊子、癸丑;和斗數盤紫
微天府寅宮安命見甲干祿馬交馳、雙祿交流格局管窺一二。

作者簡介

潘國森,祖籍廣東南海,香港作家、語言學人,心一堂有限公司總編輯。多年來刊行單行本專著超逾三十種,題材多樣化。以金庸學研究飲譽海峽兩岸,己刊行相關著作有:《話說金庸》(一九八六)、《總論金庸》(一九九四)、《武論金庸》(一九九五)、《雜論金庸》(一九九五)、《解析金庸小說》(一九九九)、《解析笑傲江湖》(一九九九)、《解析射鵰英雄傳》(一九九九)、《修理金庸》(二零一零)、《鹿鼎回目》(心一堂,二零一三)、《金庸與我──雙向亦師亦友全紀錄》(心一堂,二零一九)、《金庸命格淺析──斗數子平合參初探》(二零一九)、心一堂即將出版的有《金庸詩詞學──雙劍聯回目》、《金庸詩詞學──倚天屠龍詩》及《金庸詩詞學──天龍八部詞》。以及紫微斗數著作多種。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借金庸的八字看「犯太歲」泛濫
第一節  由「本命年犯太歲」到新迷信
第二節  天干「同性相剋」與地支「六沖」
第三節  干支紀年與公曆的對應
第四節  天克地沖──真正的犯太歲(以金庸八字為例)
第二章  天干地支基礎
第一節  天干、地支及其組合規律
第二節  天干地支的本義
第三節  干支配五行及方位
第三章  曆法與干支紀年、月、日、時
第一節  清末民初之曆法改變
第二節  干支紀年
第三節  干支紀月
第四節  干支紀日
第五節  干支紀時
第四章  干支的陰陽五行
第一節  陰陽淺說
第二節  五行生剋
第三節  地支藏天干(人元)
第四節  天干地支沖合等關係
第五節  五行生剋進階
第五章  金庸八字命理淺談
第一節  六十年前後有沒有相同八字?
第二節  四柱所管年限
第三節  八字格局──正財格
第四節  神煞
第五節  運歲簡述
第六章  紫府同宮格
第一節  金庸與溥儀大格相同
第二節  同格而一成一破
第七章 紫微斗數命運圖譜:紫微在寅
第一節  甲干四化廉破武陽
第二節  乙干四化機梁紫陰
第三節  丙干四化同機昌廉
第四節  丁干四化陰同機巨
第五節  戊干四化貪陰陽機
第六節  己干四化武貪梁曲
第七節  庚干四化陽武府同
第八節  辛干四化巨陽曲昌
第九節  壬干四化梁紫府武與癸干四化破巨陰貪
第八章  紫微斗數命運圖譜:甲干紫微在寅守命
第一節  甲生人紫微寅宮坐命及其行運
第二節  甲年生人十二大運淺釋
第九章  看金庸的內心世界
第一節  金庸與溥儀各大運同干
第二節  加入輔弼昌曲火鈴空劫
第三節  金庸基本命格
第四節  金庸斗數盤青少年運簡述
第五節  金庸斗數盤中年運簡述
第六節  金庸斗數盤晚年運簡述
第十章  斗數子平合參初探
第一節  「易學難精」與「難學易精」之辯
第二節  合參的範圍可以很廣闊
第三節  從八字規律看斗數流年
第四節  從斗數盤吉利宮位看八字流年
第五節  小結

 

自序

金庸武俠小說,毫無疑問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領域入面最重要的一系列作品。
金庸(查良鏞,一九二四至二○一八)祖籍浙江海寧,卻以廣東省珠江口的中國南大門香港作為他的第二家鄉,既在香鑪峰下成就他的偉大事業,也在維港海旁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以金庸小說那領一代風騷的卓越成就,香港人原該以金庸為榮、以金庸小說為榮。
事實卻是,全中國以香港一地的居民對金庸和金庸小說惡評最多!

本書的作意,是打算以星命之學,稍稍進入金庸的內心世界,說是為金庸說項也好、平反也好。筆者相信從這個角度去探討一下,金庸為大中華圈的讀者貢獻了如此有益而有趣的文學作品,為甚麼還會招惹這許多怨尤?
既然要談命理,應該先介紹一下中國曆法、陰陽五行、天干地支的基本內容,否則讀者可能看得「一頭霧水」。這些富有中國特色的小知識,原本就是中國讀書人應該要懂得的。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紀,香港竟然有在大學領一份研究中國歷史差事的學者,連天干地支未學懂!還有每年在大中華圈不同社會之中,仍然不停有人推銷每年有多達四個生肖的人「犯太歲」這樣的劣質商業宣傳。
筆者遂有意借助查大俠的威靈,教育群眾。金庸武俠小說有數以億計的擁躉(包括看過小說和只看過改編金庸劇的觀眾),大家都對查大俠本人有興趣,那麼請查大俠本人來當「教材」,應該會饒有趣味。

二○○○年,筆者出席「二○○○北京金庸小說國際研討會」,當中有一節討論,來自北京聯合大學的張婭婭教授,代她的幾位學生讀出一封給查先生的信。事緣先前幾位小姑娘送來一束鮮花,又與查先生拍照留念。查先生每人都送了一張名片,這在幾位小女生是意想不到的禮遇,覺得很感動,有一位還哭了出來。
信中說及幾位小姑娘打從上小學時就開始讀金庸小說,從中學習到中國傳統優良文化,並說畢生都會視查先生為老師。幾位八十年代出生的小朋友,是生在一個信念瀕臨崩潰的年代,由此可見金庸小說於中國傳統文化實有存亡續絕之功。
差不多二十年過去了,這個世代熱愛金庸小說的女孩可能已經做了媽媽,此一年齡層的女生是最容易受劣質「生肖運程」影響的一群。筆者當然希望金庸迷都會因為「讀好金庸、讀懂金庸」而更熱愛中國傳統優良文化,然後自行用功再進修、也不限於金庸小說入面介紹的知識。不過在這個易學旁支的術數受到扭曲的世代,筆者此番既決定了拿小查詩人的年庚八字造文章,不妨順道破除一些迷信。

本書於子平命理(即八字論命)是入門讀物,於紫微斗數則是登堂入室的高階教材,一本書而有三本書的作用功能。

回到金庸在香港受到許多不公惡評一事,不必運用術數,也可以歸納出大概有四大原因:

第一,有人為了金庸將武俠小說寫得如此這般的成功而感到不爽。
第二,有人為了金庸以一個文人、一個作家的出身成為鉅富而感到不爽。
第三,有人為了金庸以一個報人的身份、憑他的政論而得到海峽兩岸領導人的重視而感到不爽。
第四,有人為了金庸的「俗世學歷」未夠高而感到不爽。他由童年到盛年都沒有一個博士學位,成為手持「名牌大學」博士學位文憑的不通寒儒歧視他的深層原因。

第一類人還可以細分。
有人原本也喜歡武俠小說,卻特別不爽金庸得到了等同「武林盟主」的地位。還有人一向輕視武俠小說,但是既然在吃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一口飯,迫不得已參加討論,既來不及用功鑽研,就只能「打抽豐」過日子。還有一類人非常敵視武俠小說,當中甚至有人寫武俠小說賺稿費,卻去憎恨武俠小說!筆者常想,閣下既然也寫武俠小說,為甚麼不能用更大的誠意、更多的心力去寫好武俠小說?
說到底,你可以看不起其他作家的武俠小說,但是不可以看不起金庸的武俠小說。最重要的是,不喜歡可以不閱讀、也不評論,勉強去「雞蛋裡挑骨頭」,最終只會「為識者笑」!不過古往今來,每一個時空都有落伍於自己身處時代的人。「汝曾被警告!」這是潘國森的「溫馨提示」。

第二類人有點似我們廣府俗語講的:「憎人富貴厭人貧。」
這種心態是既輕視身邊「社會經濟地位」不高的人,同時又妒忌人家事業財帛都比自己得志。金庸故然是文人發大財的成功案例,許多人卻忘記了金庸同時是一個商人。有人拿著金庸研究佛學來造文章,認為學佛的人不應該有錢云云。現時香港仍有許多人指責金庸「吝嗇」,不過「節儉」與「吝嗇」經常只差一線。「節儉」可以是美德,「吝嗇」則可以對不起身邊的人。
《三國志.卷九.魏書.諸夏侯曹傳.曹洪》:「洪家富而性吝嗇,文帝少時假求不稱,常恨之。」文帝即是曹丕,他年輕未繼承老爸曹操的「大企業」之前,曾經向份屬族叔的曹洪要錢,曹洪可能自恃功高,又或者從來沒有考慮到曹操「退休」之後,新老闆會由誰人繼任而不賣曹丕的賬。後來曹丕貴為天子,便去找曹洪算賬。好在曹丕的生母卞太后念舊,對曹丕言道:「梁、沛之間,非子廉無有今日。」子廉是曹洪的字。原來在曹操創業之初,號召地方官討伐權臣董卓,大敗逃亡。曹洪讓出坐騎,還說:「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終於保護曹操脫險。此事《三國演義》的讀者應該記得。曹洪曾經對新上場的皇帝吝嗇,不過有大功可以抵過。
說到金庸,許多人一不是金庸的親戚、二不是金庸的朋友、三不是金庸的雇員或有業務往來,那麼就算金庸再「吝嗇」,卻又「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第三類人不滿意金庸因辦報之便而論政、從政。政見不同這回事,原本就可令好友反目成仇,但是前賢月旦人物,總是將其人的政事與文學分論。唐宋古文八大家中,只韓愈、柳宗元兩位為唐人,他們政見不同、信仰有異,但是都致力於後人所謂的「古文運動」。韓愈對於「從政的柳宗元」有負面批評,但是對於「寫作的柳宗元」則評價甚高。
即使我們退一萬步來說,一個文人政治上失節,亦不應影響他在文事上面的成績。明末阮大鋮晚節不保,但這並不影響他的代表作《燕子箋》在戲曲史上的地位;民國時代鄭孝胥當上滿洲國總理,亦無損他作為清末詩壇同光體代表人物的地位。
金庸的政治主張縱有未善之處,異議者應該以政論破政論,公事公辦,不應誇大其人一生中任何不相干的私事。

第四類人拿金庸的學歷來造文章,那是於前三項文學、經商、論政找不到可攻擊的弱點,於是以自己有當代大學學制的最高學歷如博士學位、教授銜頭等,便認為可輕視金庸小說和金庸本人了。當中有些人其實最看不順眼金庸以武俠小說成為一代最偉大的文學家,尤其是搞中國文學的學府教師,自稱在香港推廣現當代中國文學而未有「讀好金庸、讀懂金庸」,則無非是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而已。
筆者終於能夠理解,小查詩人因何到了耄耋高齡,還勤勤懇懇的回到校園,考一個博士學位回來!

這部書的編次和組合,倒算新奇!是為序。

潘國森己亥孟春
序於香港心一堂

其他信息

重量 0.5 kg
ISBN

9789888582716

作者

潘國森

出版時間

2019

頁數

266